阅读历史 |

第440节(2 / 4)

加入书签

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青原农村经济发展上来。”

乔明松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伊海涛说:“农业是青原的立市之本,青原经济的发展,不能总依靠建设投入来支撑,因为建设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与其贪大求快,不如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如果能有机会的话,我希望培育出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农业经济模式,推动青原农村建设朝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终于切入了正题,伊海涛的准备是充分的,所以,他的侃侃而谈显得信心十足,同时,也很隐晦地表达出了希望能有机会更上一个台阶的愿望。

“海涛,你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乔明松立即给予了肯定,他说:“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又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说穿了谁都明白,农业发展的速度太慢,就算有十倍百倍的增长,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总量和增量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们东南省是农村大省,有大量的农业人口,还有不少的贫困地区,我认为,当前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看他能不能把农业抓好,把农村经济搞上去,有效地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伊海涛说:“我认为,农村要富起来,比城市相对容易一些。城市的人口密集,就算投入再大,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没几个钱。农村则不同,一是低,二是资源还算丰富,只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再有好的扶持政策,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投入相对少的资金,就可以让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些观点和理论,在文章中已经有过专门的论述,所以,伊海涛谈起来就头头是道了。

乔明松拿出了最新一期的《理论与实践》杂志,就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和设想与伊海涛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两人的谈话超过了预定的二十分钟,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秘书来提醒乔省长还有另外的活动安排,两个人还意犹未尽,谈话才不得不结束。

“海涛,好好干!”告辞的时候,乔明松与伊海涛亲切握手。

伊海涛明显感觉得到,乔明松的手温暖而有力!

从省长办公室告辞出来,伊海涛才发现两腋和后背都已渗出了冷汗,一阵轻风拂来,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他不觉暗生感慨。

乔省长最后的一句嘱托,蕴含着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了他极大的期待和希望。

召集政府工作以来所走的每一步都堪称步步惊心,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耗费了多少的心血,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总算走得还比较踏实。

想到这里,伊海涛当然要踌躇满志:有测评推荐的民意基础,有南书记和乔省长的赏识器重,再有叶庆平在省委组织部长林国栋面前帮着说上一两句好话,何愁青原市长的宝座不是我伊海涛的。

但是,他非常明白,尽管内心十分高兴,表面上还必须要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把喜悦藏在心底,继续向市长宝座发起最后的冲刺。

这就是官场,这就是政治。

在官场中你永远不可能喜形于色,否则,你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官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螳螂捕蝉

返回青原的路上,伊海涛坐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身体放松了,脑子里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转动,回味着与乔明松见面时说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楚天舒通过后视镜一直在观察伊海涛的神情,他的脸上泛着光,嘴角微微牵动,手自然交叉放在了稍稍发福的肚子上,两腿叉开,怡然自得地仰靠在座椅上。

这种情形,和来时的兴奋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以肯定,这一次会谈获得了成功!

突然,万国良按响了喇叭。

楚天舒抬头看了一眼,路上并没有任何状况。

他低声问道:“老万,怎么回事?”

万国良用大拇指往后一指,说:“5号车刚刚过去了。”

楚天舒回过头去看,一辆奥迪车朝着临江的方向在飞驰。

司机对车辆的敏感性是天生的,两车相错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万国良却能一眼就看出来,刚才开过去的是小车班里的5号车。

所谓5号车,是唐逸夫的专车。

正在假寐的伊海涛心里不免一惊:唐逸夫去省城干什么?

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朱敏文知道自己在临江,多半会安排自己去办,不会另外再把唐逸夫派出来。想到这,伊海涛马上感到了一丝危机和不祥:唐逸夫也是冲着市长的宝座而去的!

在市长人选没有确定之前,凡是有条件的人,谁都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大好的机会。觊觎市长宝座的不仅是自己,还大有人在,而在民主测评和推荐中与自己并驾齐驱的唐逸夫,心里也肯定装满了如他一样的希望与寄托。

现在还远没有到弹冠相庆的时候。伊海涛不由得暗暗告诫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决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