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2节(2 / 4)

加入书签

市天际线又是什么?”

伊海涛说:“城市天际线,又称城市全景。通俗地说,就是你站在城市中一个地方,向四周环顾,天地相交的那一条轮廓线就是天际线。天际线也被作为城市整体结构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

南延平说:“海涛,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伊海涛笑着点点头,说:“好,上海外滩在上个世纪初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而在上个世纪末期,上海开始浦东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出了以东方明珠塔为地标性建筑的新的城市天际线,全世界的人只要看到了这条天际线,就能一眼辨识出这就是上海。”

一行人频频点头。

伊海涛继续讲课:“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突出了城市的中心街区性和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辐射性。所以,中国的历史名城,最繁华的地段和最精美的建筑,几乎都在这一城市的中轴线上,所以,它就很难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例如,北京,西安等。而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早已意识到城市天际线在文化概念上的超然意义并起步力行,例如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很快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城市天际线。”

对于伊海涛这一番精彩的演讲,朱敏文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可是,南延平的兴致很高,他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作出一副认真听讲的姿态。

南延平一边听,一边在思考,听到伊海涛说到这里,他笑道:“海涛,你的意思是要通过沿江商贸圈的建设,打造出青原市的城市天际线了。思路不错啊,有什么具体的设想啊?”

“报告南书记,我们只是有这么一个城市天际线的意识,但这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并不是建设一个沿江商贸圈就能做得到的。”

“为什么呢?”

伊海涛转过身来,指着青莲江说:“城市之美,不仅应该表现在内部,更应该表现在外部,不仅应该表现在近处,更应该表现在远处,能够透过城市极目远眺,看到城市外围的山脊轮廓,能够随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存在,这样的城市才是最美的。如果江北开发区不能得到同步发展,沿江风光带建设得再美也是徒劳的。”

“好,说得太好了。”南延平带头鼓起了掌,人群中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志们,今天海涛同志给我们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南延平挥了挥手,大声地说:“城市建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做一个政绩,而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类工作、生活、休憩的空间。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建设和谐城市,如何结合地域特点及人文优势固化在城市建筑上,如何形成特色各异的理想城市空间,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重要的城市建设新课题。”

这一回是伊海涛带头鼓掌,带动了周围人员的热烈掌声。

南延平伸出手向下压了压,待掌声停歇了之后,接着又说:“实现‘青山、碧水、绿地、蓝天’是城市建设要达到的生态目标,也应该成为我们决策者对市民的郑重承诺,如果只有政绩意识而缺乏城市天际线意识,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众多的高楼建起来了,青山绿地没有了,碧水蓝天看不到了,那样的话,我们就不是在建设城市,而是在破坏城市,最终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罪人。”

话音刚落,再次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再往前走,伊海涛直接充当了解说员,他的解说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翔实的数据,还有生态建设的理念,更有和谐发展的畅想,赢得了南延平的赞赏,陪同考察的丁和平等人也纷纷附和,说伊海涛这个解说员当得十分的称职。

考察完了,南延平一行上了考斯特,准备前往江北开发区,不甘心充当配角的朱敏文赶紧靠近过来,问道:“南书记,我们先看哪个项目?”

南延平转头看着丁和平,说:“和平,青山同志在路上跟我说,临江市有好多人跑到青原来买房子了,我们就先去卧龙城,看看敏文书记到底施了什么魔法,不光吸纳了国外财团的资金,还把省城的人都吸引到他这里来了。你看怎么样?”

丁和平当然赞同。

南延平的这个提议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领导到开发区考察调研,不首先去看工业园区而先去看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实在是不和常规。

很快,考斯特就过了青莲江大桥,来到了卧龙城。

如今的卧龙岗早已旧貌换新颜了。

原本光秃秃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些凉亭,水土丰富的地方种植了树木和草坪,洗凤湖进行了全面的治污和清理,廊桥环绕,波光粼粼,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卧龙岗与洗凤湖之间。

正在建设中的卧龙城二期在绿色围挡下,仍然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伊海涛和朱敏文随着南延平一行走进了即将交付的卧龙城一期小区里。

南延平还是边走边问,这一次,朱敏文可不愿意让伊海涛再抢了风头,从一下车开始就紧跟在南延平身边,对他的提问做到了有问必答,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