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23节(3 / 4)

了陛下所有,如今她为陛下死守住盐务,不让任何肖想分走盐利的人占得半分便宜,该给他们挣的她会给,可是不该他们挣的,他们不能想。纵然天底下的人都讨厌她,可陛下永远也不可能讨厌这样一个事事为他着想的人。”馆陶大长公主不得不佩服起刘挽,刘挽才多大的人,能事事都为刘彻谋划,为大汉谋划,仅凭这一点,可以说刘彻怎么宠刘挽,馆陶大长公主都认为不为过。

“这确定是一个孩子想得出来的吗?”陈须嘴角抽抽。

馆陶大长公主讽刺无比的道:“是啊,也只有一个孩子才能一心为自己的父母。长大后的孩子各有各的私心,父母,不过是不得不敬。”

陈须

“回信。”馆陶大长公主得认了自己没有那个命,享不了刘彻的福,那么她就必须要跟刘挽做这笔生意。

“没有别的油水,只凭明面上的利润就足够我们陈家三辈子不愁吃喝。”馆陶大长公主分得清利害关系,不就是守规矩而已嘛,又不是守不住。只要拿明面上的利润,就足够让他们不愁吃喝,那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的谋划其他?

刘挽得到了馆陶大长公主的答案,不得不感慨,怪不得馆陶大长公主能屹立三朝不倒,别的不必说,只看平阳长公主的态度,再对比馆陶大长公主的态度便可知。

单那见识就已经可见差距。

利益,明面上的利益本来就已经足够他们趋之若鹜。偏偏还要考虑私底下或许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贪心得没有了底线。

刘彻的确疑惑刘挽为何第一时间考虑合作的对象是馆陶大长公主,而不是平阳长公主。可这个答案想必刘彻不是没有,只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刘挽竟然也看破了其中的关键。

既然刘彻特意叮嘱刘挽一定要等平阳长公主那边传来消息之后,再决定和馆陶大长公主的合作,刘挽也只能耐着性子等着了。

好在过了初八之后,刘彻忽然一口气提拔了好些人。

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人恰好就是刘挽当时给了考题,让他们写考卷的人。

当然这些人并没有深居于高位,而是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从底层开始做起。

这当然没人有意见,只要有个一官半职,凭本事,他们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步步高升。

刘挽日常总往宫外去,马上要开春了,肥料的事农家的人研究的差不多,试验成功,确定确实能够肥田,也能让菜种缩短成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能够在全国推广了。

如此成果刘挽必须向刘彻禀告,并且将他们研究出来的如何融合肥料,而且肥田的法子都交上去,刘彻当即让大司农负责此事。

“父皇,我的意思还是应该派人下去专门指导。”刘挽也生怕有人糊涂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不如还是让人专门前去教导,以免生出其他的变故。

“农家那些人也觉得最好能够亲自教他们怎么制作,避免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生危险。”刘挽一看,刘彻似乎在考虑,必须得再接再厉,将农家人的意见提出。

“还会有危险?”刘彻还是第一次听说,诧异无比的询问。刘挽意味深长的道:“气味。”

不服

此言不虚, 臭味也能将人熏晕,要是再一个不小心晕倒在里头,出人命不是不可能。

人命的事儿自然不能不当回事。刘彻下令,让众人安排农家的人前往各地指导。

作为等待中的刘挽, 还得忙活别的事, 比如请人教导在安容处里的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子, 让她们能有立身的根本。

这件事无论哪一家的人都十分配合。

女子多苦, 世间的人对女子十分苛刻,多少女子为父母所弃, 为丈夫所弃, 而她们连喊冤的资格都没有。

刘挽能够出手以自己经营所得的利为她们设下一个容身之地, 大善也, 刘挽更想让人教她们这些人立身的根本,制衣,制而,刺绣, 只为了让她们可以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更是让一众人佩服无比。谁人不叹刘挽高瞻远瞩,是真正为人谋划的人。

被夸赞的刘挽有些不太好意思,毕竟她一开始图的分明是女兵,要不是墨家的人提醒,刘挽都忘记身为女子在这世间所面对诸多恶意。

不过,既然开始做某些事, 刘挽必须要做好的。

长安城里的安容处已然步入正轨, 刘挽的意思必须得是往各地一处一处的开下去。

别的就不说了, 作为公主们的封地, 优先了来。

馆陶大长公主没有异议, 南宫长公主和隆虑长公主也觉得她们可以做好。

剩下平阳长公主没有立刻出声答应,审视的目光落在刘挽的身上,好像并不认识刘挽一般。

刘挽落落大方的由着平阳长公主打量,她反正是不可能松口。

盐务谁也别想跟她抢。想分盐利,无规不成方圆。盐利之丰,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如此,哪有给人钻空子的可能。

再说了,平阳长公主的一番态度让刘挽确定,最亲近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