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4章(1 / 2)

加入书签

当然,能被忽悠当炮灰的都是年轻人和傻叉,真正善玩权利游戏的绝不会在这时表态。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凉。

比起把秦昭襄王架空几十年的宣太后,执政齐国的君王后,以及违背白马之盟的高后,刘瑞对卫穆儿的“宠爱”还没到让朝臣警戒的地步。

因此那些坊间的流言并不能对刘瑞造成一丢丢的伤害。相反,他还因此获得写作灵感,就此完成第二部作品——《山鬼》。

故事发生在夏启去世,太康失国前。

要说那大禹死后遵循禅让制将发明了凿井技术的伯益,然而因大禹的功劳而一跃成为贵族之首的夏后氏却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鼓动大禹的儿子夏启杀死伯益,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兄传弟,父传子”的奴隶制王朝——夏朝。

而那夏启虽是个开疆拓土,励精图治的贤明之人,但和所有雄主一样,晚年开始沉迷歌舞,疏于朝政,以至于在打破氏族的公有制经济后未能做好后续修补,从而给夏朝埋了个内乱的大雷。

夏启死后,他的长子太康继承了父亲的后(夏朝的君王称后)位,自是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

那太康自幼娇生惯养,跟着父亲没学多少治国的本事,反倒将其晚年的腐败一一学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康登基后沉迷打猎,不问朝政,甚至有次带着妻儿百日未归,致使朝内怨声载道。

有此昏君,屈服于夏后氏的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了取代夏朝的机会,于是借司衡(宫廷侍卫长)的身份发起政变,在太康前往洛水打猎时废了这个不得人心的夏后,改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后,并把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夏启的诸子里长子昏庸,次子元康与三子伯康的昏庸程度与太康不相上下,唯有四子仲康与季子武观野心勃勃,试图继承兄长的后位。

可季子武观曾在夏启当政时发动叛乱,故被剥夺了继承后位的资格。

因此在后羿成了夏朝实质性的主人后,为了拉拢这位权臣,空有野心的伯康除了没向后羿称臣外,其言行与有穷国的仆从一般无二,就此开启夏朝中断的四十年。

以上就是刘瑞的新作——《山鬼》的楔子篇。

考虑到西汉的词汇量不多,加上文人嗜写骈文,辞赋虽以辞藻华丽为美,但其内容就像乐事薯片里的空气,以至于在后世的课外读物里,译文的字数比原文还少,并且还因原文缺乏标点断句而被多次修改。

有道是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善待读者。

刘瑞还是椒房殿的薄皇子时就让赵子鸢编写西汉的《切韵》,也就是古代的拼音教程。而等《切韵》成功问世,刘瑞这个薄皇子也成功升级为北宫太子后,他所编写的《标点教程》也和赵子鸢的《切韵》般受到热捧,从而改变大汉的写作模式与教学模式。

然后把刘瑞自己给坑了。

“郑谨,你说朕的第二部小说是不是太短了?”刘瑞把初稿读了好几遍,总觉得在现有的排版下,自己似乎没写多少:“朕要不要扩充点内容,然后加点戏剧冲突?”

郑谨不知什么叫戏剧性冲突,但还是在小心观察过刘瑞的脸色后顺着话道:“奴婢觉得您写得特别好,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您的标点太多,字迹太大,所以显得……”郑谨在那儿搜肠刮肚了半天才找到一个不伤面子地词汇:“……十分大气?”

“……”这话说的刘瑞都有点不好意思,只能低头继续研究小说初稿。

嗯!

还是扩充点吧!

开始写第二版的刘瑞自我安慰道:【就当是遵循西汉的写作文化(注水)吧!】

至于要不要增加戏剧性的冲突……

“奴婢读书不多,但也听说过高祖斩白蛇,昭灵夫人怀高祖时有蛟龙盘肚的故事。”郑谨用玩笑般的语气说道:“还有那华胥氏也是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引而生下伏羲,并且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女娲的故事。”

“女娲?”刘瑞抬了下眉头,饶有兴致道:“那群恨不得把高后挪出长陵的读书人会信奉女娲?”

虽然现代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女娲“反正”,甚至一些洪荒小说里也将其写为圣人里唯一关注弱势群体的慈爱女神,可在步入男尊女卑的社会后,自东汉起就有无数文人往女娲——这个被后世冠以华夏创世神的慈爱女神身上狂泼脏水,试图将其矮化成伏羲的附庸乃至恶神,男神。

是的,你没看错。

在先秦时的文学里女娲和伏羲的地位完全是倒过来的。毕竟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所有人都“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在先秦后的文人对女娲进行一系列的矮化后出现了难以圆上的bug——先秦时只记载了女娲和伏羲是华胥氏的儿女,并且提到华胥氏是炎帝黄帝的远祖,所以在一母系社会里,燧人氏是怎么当上部落首领的?更有意思的是,初次提到燧人氏为伏羲之父的文献是《古三坟》,但却不是孔子穷极一生都未能找到的上古神书,而是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