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279节(2 / 4)

加入书签

“张教授应该跟您说过,我们这个诊断中心有自己的一套……收费流程。”孙立恩解释道,“如果您和孩子父亲愿意授权我们使用并且研究孩子的所有诊断情况,那么住院费用和检查费就是全免的。”

“对对对……张医生是这么说的。”唐敏的妈妈点了点头,看上去她似乎轻松了不少的样子。

“费用这个部分您不用担心。我现在来找您,主要是想跟您商量一下,给孩子做检查的事情。”孙立恩这才继续说起了正事,“情况是这样的,我打算给孩子取样做一次基因的全序列检查,从取样到结果出来大概得接近两周时间。我觉得……能早一点做,那就尽量往前面赶着做出来。这样万一真查出来了是什么问题,我们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干预——她已经病了挺长时间的了,要是能早点干预,可能还有恢复一定视力的机会。”

孙立恩把话说的比较……保守。但他也给面前这个可怜的母亲以及她的孩子留下了一丝机会。

基因导致的疾病绝大部分都无法治愈。目前有且仅有四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问世,分别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和leber先天性黑蒙2型以及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两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药物的治疗原理是利用含有编辑过基因片段的腺病毒,为人体细胞内加入正确的基因序列,从而治疗先天因素造成的疾病。

但由于这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实在是太低,而基因编辑制造腺病毒的成本又太高,医药公司为这两种药物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价。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spraza治疗价格第一年为75万美元,第二年以后则每年都需要375万美元,治疗期最少五年。而同样是治疗脊髓型肌萎缩的zolnsa报价高达212万美元,不过有望一针注射后终身不用再进行其他治疗。而口服的evrysdi则每年需要34万美元。治疗leber2型和早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xturna报价高达85万美元,但目前来看,效果会在四年中逐渐下降,患者很可能在第一次接受治疗的十年后需要再次进行治疗以维持效果。

总而言之,基因治疗极其困难,而且疗效也很难做到“一次治疗,终身治愈”的地步。它们大多价格昂贵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同时疗效也不稳定。

而唐敏的症状和leber2型完全不符,这也就意味着哪怕她被确定患有某种遗传疾病,也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直接用在她身上——哪怕这种药物昂贵到了吓人的地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唐敏就完全没有了希望。

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快速成熟,而基于腺病毒的各种基因编辑治疗方案理论上并不会比其他的编辑方案更加困难。如果能够确定唐敏所罹患的是某一种新型遗传病,那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能就会有更多医生注意到自己接诊的病人症状和唐敏一致或者类似。

被发现的患者数量越多,医药公司开发针对这种疾病的药物意愿也就更强烈。而随着他们推动研究进展,可能就会出现治愈或者至少减缓恶化的治疗方案。

这就是希望。

肿瘤

孙立恩和唐敏的母亲谈了很久,而唐敏的母亲最在意的问题只有一个——做基因究竟要从什么地方取样。

“孩子头上已经有两道大疤了。”提到这个,唐敏的母亲就情绪有些激动。脑活检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活检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不可控性让每一次活检都成了一次豪赌。唐敏的父母几乎是在用孩子仅存的记忆、活动能力和其他宝贵的能力作为赌注,来赌一个明确诊断。“她上一次做活检之后,右脚就动的不太灵活……”

“取样的话,抽血应该就可以了。而且量不用太多,大概五毫升左右。”孙立恩对基因测序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虽然还很肤浅,但是用来给唐敏的母亲解答问题还是够用的。“不过,取样不一定就能获得有价值的线索……这个我得跟您说清楚。”

给一个绝望的母亲以虚假的、很快就会被戳穿的安慰,是一件非常不人道的事情。同时作为医生,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且不专业的行为。虽然可能会很残酷,但提前明确告知风险和不可控因素,也能让家属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基因检测,一方面受限于基因检测手段尚不完善,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结果。如果查到了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可能需要再取一次样本进行二次比对。”孙立恩解释道,“另一方面,如果基因检测没有查出问题……那我们可能就得继续观察唐敏接下来的症状变化。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您有多大的把握能……能搞明白她究竟得了什么病?”唐敏的母亲反问道,“我们已经去过很多医院了,那里的专家学者一开始都信心满满,但是后面却都说没有办法……”

“说白了,诊断是一个重复试错的过程。”孙立恩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纸巾,递给了面前正在默默流泪的唐敏妈妈,“虽然听上去很残忍……但这是事实。我们目前正在从两个方面考虑,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