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节(2 / 3)

加入书签

很棒。

如果是普通观众,此时可能会完全沉浸在这段表演里,可缪曜文则能注意到,刚才其实镜头角度已经进行了数次切换。

拍摄跳跃动作时用的是水平视角和低视角,水平视角让人能充分看清动作,体会到其中的美丽性和惊险性,而低视角则给了与冰面接触的冰刀,起跳时飞溅的冰晶景象被慢动作特写,还那刀与冰面碰撞所产生的清晰接触声,是好听的清脆裂响。

而在跳跃结束后,则给了迟念面部一个大特写,她脸上充满把握的自信和动作完成的喜悦,还有那无比的青春气息,清澈眼神让她看起来好像真的只有十几岁。

至于具有充足观赏性的旋转则采用了水平和俯视角度,也让人大饱眼福。

这是在全方位地展现着花滑的魅力,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

而整个花滑段落,真正的用时不过一分半,绝对不会出现视觉疲劳,反而可能会有些不满足,觉得没看够。

有点意思。

缪曜文有些开始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剧情了。

能不能跟这个开场一样好,或者比这更好呢?

、影评人(续)

一片掌声中,表演结束了,冰场上被扔了不少玩偶。

迟念饰演的江远音滑向场边,镜头换为了主角视角,跟随着江远音,缪曜文看到了她眼中的两个人。

一男一女,看样子都是中国人,应该是教练吧?

两个人看面部表情,都是高兴的样子,只不过女人笑得更明显些,面容看着也和善,而男人呢,就相对矜持些,他身材高大,长得也有几分凶相。

女人在江远音刚下场,就快步走上前来抱住了她,还很亲昵地用手摸了摸江远音的脸。

夸奖道:“滑得非常棒,三三连跳完成质量很高,你的成年组生涯会有个很好的开始的。”

说完,就连忙把拿在她手里的厚外套披在江远音身上。

而男人也走了过来,面色严肃地简单吩咐道:“保持住这个状态。”

江远音对着男人,不像对着女人,对着女人她看起来是很放松的,可对着男人,她也跟着严肃起来,“我知道了,齐教练。”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看江远音的态度,也有点远近亲疏分明的意思。

然而在分数出来后,三个人却齐齐变了脸色。

缪曜文英文不大好,没听清报分的英文女声报出的具体分数是多少,但是只看电影中人物的反应,缪曜文就知道这个分数不怎么让人满意。

随后则是颁奖台画面,三面国旗冉冉升起,却没有一面是那熟悉的红色。

这是怎么回事?

开场的表演,还有热烈的观众反应,还有直到打分前看起来都很满意的三人。

这些都是在让人接受一个信息,那就是江远音滑得很棒。

而那段有些梦幻色彩的一分半表演也足够有说服力。

起码缪曜文是这么觉得的,流畅漂亮,而且也没摔倒。

对,缪曜文对花滑失误的唯一认识就是看摔倒没。

可江远音却没能站上领奖台。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浮现在缪曜文心中。

镜头自画面明亮的颁奖台切换为光线减弱的更衣室,江远音沉着脸在只有她一个人的更衣室收拾衣物。

缪曜文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打光上的变化,之前冷色调自然光再次出现了。

电影看的足够多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注意到电影剧情和人物之外的东西。

比如打光变化,拍摄角度变换,还有一些画面的象征性。

这是属于电影的暗语,看起来都是电影技术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承担着语言和表演之外的叙述任务,让观众接受气氛转变、故事风格、提供种种心理暗示。

用传播学的话来讲,就是形式即内容。

普通观众不需要考虑这些,只要单纯享受电影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影评人,要学会看懂导演采用各种拍摄手法的用意。

从场上和场下的打光变化,缪曜文就能有此猜测,这样柔光和冷光的对比,就是用来凸现环境变化的,接下来的剧情自然会是负面性剧情,表现主角遇到的挑战和麻烦。

唔,节奏不错,花滑表演是一个升调内容,为了维持剧情平衡,立马进行降调处理,而且拉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换下来的滑冰服被江远音折叠好,准备收进包内

自然冷光下,缪曜文注意到了江远音的衣着打扮,衣服给人感觉跟她不太相称,似乎有些大了,虽然看起来足够干净,可是有些旧。

而用来放衣服的黑色书包,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已经用了很久的样子。

而江远音在即将把她的滑冰服放进包中时,停下了动作。

这种衣服是叫滑冰服吧,它也许有什么固定名称?

镜头拉近放大,跟随着江远音的视线,缪曜文注意到了这件衣服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