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节(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才会出现扣留百济王子、拒绝大唐使臣‘登岸刺探军情’等行为。

至此,大唐朝臣们才总算对倭国,有了个比较立体的了解。

有了解,才有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李勣大将军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准备让在坐朝臣开始发表意见。

还未开口,就听姜侍郎又补充了几句:“对了,还有一事。”

“之前倭国使臣被扣留在长安城中,经由与他们交流其本土风物——”

姜沃声音愈加和缓道:“倭国虽孤悬海上,土地贫瘠,然多矿产,尤其是银矿。”

宽阔的正堂中,霎时人人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

李勣大将军都‘哦?’了一声。

“展开说说。”

其实原本,大多数朝臣,对倭国成为大唐属国是无可无不可的。

毕竟,倭国跟百济不同,百济是朝鲜半岛的一部分,百济不安,高句丽也会一直难以安定,朝廷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之地的计划,就会收到阻挠。

所以,唐灭百济之战,说到底还是灭高句丽的延伸,是安定辽东的必要一战。

相较之下,倭国却是孤悬海外的岛国,可没有这种重要性。

然现在,倭国在朝臣们眼里又变了。

现在的情形是,矿产匮乏的大唐,听说了一个矿产颇丰、实力一般,而且还一直在跟大唐作对争地盘的敌国。

那……就没得说了。

“其实今日,我还有一事,想与诸公商议。”

李勣大将军颔首:“姜侍郎只管说。”

对姜沃来说,她心中最重要的事,其实并不是倭国和银矿。

而是——

“是我朝对于藩属国的‘统’而不‘治’。”

大约是自古以来的强大与文化传统的缘故,中国历朝历代对‘属国’,其实更看重是一种名义上的‘称臣’和‘朝贡’。

是一种‘统’的理念,而不是真的去‘治(理)’其下属国。

对属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其实基本是不管的。

这也就造成了,‘宗藩’之间的联系,其实很不牢固。

最要紧的是,中国历朝历代,还多以‘天朝上国’的心态,对于属国的朝贡,返还更多经济的馈赠,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

甚至……还会给予先进文化、技术指导。

这些举动,在宗主国强大的时候自然没问题,属国会是老老实实顺从的好孩子。

但到底是两国两心,一旦宗主国衰弱,很可能就会被属国反咬一口。

故而,姜沃想提出的是:当民族没有彻底融合,不是一家人的时候,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不能任由他人带走!

正如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对自己的高精尖技术,一定也是最高级别的保密程度。

姜沃想到银矿的那一天,就想起了这个问题:如今大唐开山采矿,已经习惯了用火药,航海也已经用上了罗盘——

若是为了开采银矿得到些许银钱,倒是让倭国反手把火药的炼制、罗盘的制作、大唐的先进造船术这些技术拿了去,那才真是大大的倒赔!

因此,在今日六部皆在的大堂之上,姜沃说出了此事。

银子固然很香,武德充沛指哪儿打哪儿的大唐,更不愧是威名赫赫的天朝上国。

但在大唐不断开疆扩土的如今,该如何治理被打下,却并非一心的‘属国’,已经是一件近在眼前的事情。

这世上没有什么毫无代价的取得。

正如兵法所说‘未胜先要虑败,才能百战不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